天津市寶坻區小新馬頭村居民孫立明說:“這些‘低碳’櫻桃番茄賣得好,味道也不錯。” “我們種菜幾十年了,沒想到有一天蔬菜能和‘低碳’扯上關係。 幾年前,我們村的所有溫室都引入了電子設備,我們認為這是我們種植蔬菜時使用的最先進的技術產品。 事實證明,我們錯了。 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負責公司智能溫室的王義順說。
王先生所說的“好”,其實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寶坻區分公司為當地溫室大棚安裝的設備設備,旨在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節能減排。
溫室中安裝的智能固氮裝置,通過人工模擬自然閃電活動時的固氮過程,將空氣中的氮和氧離子化,溶解在水中,直接產生作物需要的硝態氮。 此外,基於土壤的太陽能儲存系統可以有效提高溫室內的地溫,從而實現全年高效生產。
“例如,如果我們每年冬天多種植一茬黃瓜和西紅柿,它們的年產量可以增加 20% 左右。 此外,太陽能存儲系統大大降低了我們的成本,”王補充道。
閱讀完整的文章,網址為 www.kathmandutribune.com.